风雨飘摇 78 载,如何让上海弄堂里的历史保护建筑重获新生?当你看到下面这组简约明亮的室内图时,是不是很难把它与保护建筑联系起来。这座始建于1941年的三层联排小洋楼,坐落在上海富民路。上海的爷叔阿姨作为老一辈中对新事物最喜闻乐见的一批人,对于改造也是充满热忱。本次,我们的委托人,即住在这个小洋楼里的业主,就是这样一位上海阿婆。房子尽管现在岁月静好,可在改造前,这个岌岌可危的小洋楼,也可没少人头疼。这栋老房子的改造前存在厨房小、客厅阴暗潮湿、隔音差、收纳空间严重不足、安全隐患、作为历史保护建筑改造受限等等缺点。面积有 152㎡,空间足够大,阿婆老夫妻俩及80后外孙在这里常住,女儿女婿偶尔来住。业主想要在保护历史建筑的前提下,提升居住安全度和舒适感使家居更智能化。
人们渴望保护历史建筑,但生活在其中的人也期盼着舒适。设计师孙建亚是如何让这个家重焕新生的呢?
一切安全问题的重中之重,是用钢混桶状结构将老房子整体加固。趁着调整室内承重结构,设计师还重新调整布局,将玄关、客厅、餐厅、厨房、楼梯间相连。整个一楼呈开放式的布局,低饱和度的配色营造出温馨感,三面门窗让视野变得开阔,明亮而典雅。厨房岛台和餐桌合二为一,超大的空间可满足祖孙三代一同用餐。
对于一楼的公共开放空间,设计师选取了一台大金Air Mirror黑奢旗舰系列的3D气流室内机,炫彩大屏让空气质量抬头可见,AI自动控风技术多模式实现精准送风。让室内的空间随时保持清新,有助于阿婆老俩口的呼吸健康。
厨房也布置的简约自在,外面的壁龛正好可以用来存放阿婆的五谷杂粮。倾斜的抽油烟机也方便了家人使用,再也不用担心会撞到头了。
几十年走下来,楼梯吱吱悠悠摇摇欲坠。为此,设计师对松动的楼梯进行了翻新,并将踏面向外延伸了8cm,给每节台阶都安设了照明。同时,设计师还在老人用的卫生间增加了扶手,室内外35cm的高差也被消除。从此不管黑天或白夜,老人的每一步都将更舒适踏实。
爱赶时髦的阿婆,买买买自然是常事。收纳便成了个大问题,为此设计师特意请了收纳老师上门指导,并在空间设计上增添了不少收纳空间。其实这个家面积大小非常充裕,但因建造时考虑不周,原先收纳空间还不足8㎡。设计师通过改造,将收纳空间扩展到30㎡以上,让这座建筑延续生命的同时,可以充分满足储物需求。为实现这一目标,设计师将原两楼半的洗衣房成了储藏室,在各个空间增设顶天立地的柜体,还为祖孙各自准备了衣帽间,连地面空间都没放过,打开即可收纳被褥。配合遍布全屋的收纳二维码,手机扫一扫就能明确知晓各处的收纳内容,让阿婆一家彻底不再为收纳苦恼。楼梯下的死角空间也丝毫没浪费,通通被设计师用上了。人们对老年人总有误解,其实年龄的增长并不意味着对新鲜事物不再渴望,阿婆不正是最佳例证吗?正是出于这点考虑,设计师在家中多处设计上都运用了黑科技。设计师选择了大金金制全效家用中央空调系统,清新的空气无疑大大提升了居住的幸福感。这个系统可通过手机一键操作,无论居家还是在外,都可轻松掌控全屋的空调运行情况,通过空气盒子检测室内空气质量,了解室内空气情况。小洋房中还特别追加了大金的新风系统,从而提升空气质量。简约优雅的装饰与科技的融合让这栋老房子重新焕发生机。不仅可在夜间自动感应,点亮通往卫生间的路线,日常回家时楼梯灯等也会自动亮起。阿婆也可随时随地通过手机控制不同楼层的灯光开关、调节灯光亮度,从而获得最舒适的照明体验。
为确保卧室的私密性,设计师特为两位老人安装了智能窗帘,可一键切换多种模式,既可透光也可阻隔光线,满足多种起居需要。对上海来说,小洋楼是历史保护建筑,对阿婆来说,它又何尝不是呢。一砖一瓦,一门一木,都是一个有关家与爱故事。尽管不少物件已损耗,无法继续使用,室内装修风格也变得现代化了,但在整个过程中,设计师依然竭力保留老房的历史韵味。楼梯扶手是原来的老扶手重新打磨安上去的,楼梯踏步板是老房子拆下的木料重新加工制成的,而原先腐朽的木地板则被部分保留,用在老人房,儿时蹒跚学步的印记依旧清晰可见。半个世纪前的沙发,在换上时尚外衣后,似乎依然还能感受到妈妈的味道。为尽可能保存这个家的故事,设计师特意在客厅保留了一面老墙,看到青砖好似就能搭乘时光机回到从前。而旧门上的部分零件则被取下,写上房子的生日“1941”,裱起来变成了一幅画,挂在了楼梯间的墙壁上,曾每天都会触碰的东西,以后也依然能天天见到,后辈们也可以通过这些老物件来品读家族历史。在创新的同时保持对历史的敬畏,才能更好的在旧的建筑空间内创造新的可能,富民路上的这栋房子,在大金的陪伴下,也将继续在更舒适、现代的空间里,书写属于它未来的故事。